国乒选手伤病更严重、外国选手职业寿命更长?事实真是如此吗?
波尔出生于1981年,去年还能拿欧锦赛男单冠军,今年又斩获了德国锦标赛的男单冠军,是乒坛公认的“常青树”,然而他却因为伤病原因多次缺
波尔出生于1981年,去年还能拿欧锦赛男单冠军,今年又斩获了德国锦标赛的男单冠军,是乒坛公认的“常青树”,然而他却因为伤病原因多次缺席世界大赛、一般国际比赛。
波尔的师弟、世界冠军奥恰洛夫出生于1988年,和马龙、张继科同岁,前年还一鼓作气拿下了世界杯的男单冠军,结果去年便在团体世界杯上受伤,随后半年时间几乎都在疗养,复出后也是各种输球。
1976年出生的白俄罗斯乒乓球世界冠军萨姆索诺夫也不例外:今年世乒赛还没开打,他便曝出了突然受伤的消息,差点让大家以为参不了赛——这也是乒坛的常青树,但照样被伤病所困扰。
而如果大家再往前翻阅旧新闻的时候便会发现,远一点的瓦尔德内尔、佩尔森,近一点的朱世赫、水谷隼,甚至是15岁的张本智和……这些球迷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没有谁不被伤病所困扰,只是因为国内报道的新闻不多罢了。
平心而论,中国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确实是最大的,所以积累的伤病相对更多也没说错。但反过来,国乒因为有非常完备的后勤保障体制,所以在伤病维护等方面的心得也是最多的,措施也最完善,而国外却很少有这样的条件。
只要是职业运动员,那就不可能没有伤病。出现伤病是一回事,医治伤病又是一回事,两者相抵,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维护其实也能和老外达到一个均势。
此外,国外乒坛竞争压力比较小,所以主力选手即便不断受伤,也不用担心会被晚辈顶下去,所以老瓦、佩尔森、萨姆索诺夫、波尔等人才能和国乒对抗几代人而不倒。
刘国梁、孔令辉倒是也想和他们打十几年呢,可王励勤、马琳一上来,他们就只能选择退役。而老瓦他们后面没有人顶上来,所以他们可以非常从容地继续获得各种世界大赛名额,打个十几届世乒赛没毛病,国乒主力哪有这么多机会?
而在信息接收方面,我们平时也更容易记住外国老将们打得好的比赛,结果忽视了他们打得差的球。举个简单的例子:
波尔2017年世界杯连续击败林高远、马龙,去年拿下欧锦赛冠军,于是大家纷纷夸赞他宝刀不老。问题在于,波尔从2005年、24岁开始便从未拿过一次世界大赛冠军,每年输的外战不计其数,有多少人留意到了这些数据呢?
事实上许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退出国家队、远赴海外打球后所展现出来的运动寿命甚至比欧洲人还要长,今年世乒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就是前国乒世界冠军倪夏莲,其他许多海外兵团成员,如何志文、李佼、李倩、韩莹等人都能打很长时间,何来“老化”一说?
国外竞争压力小、训练强度小,想延长运动寿命真不是特别难。张继科现在要是去欧洲打球,也能当主力、也能打奥运会,但在国乒队内的话就压力很大了,完全不是一码事。
各位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写下自己的评论,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