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长廊

奧林匹克小姐:女子健美運動的輝煌歷程與頂尖選手【健美比賽深度分析】

衝破界限:奧林匹克小姐如何定義女子健美運動的巔峰與演變1980年第一屆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比賽現場,Rachel McLish(圖中位置)與多位頂

adminadmin

衝破界限:奧林匹克小姐如何定義女子健美運動的巔峰與演變1980年第一屆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比賽現場,Rachel McLish(圖中位置)與多位頂尖女健美選手一同站在比較陣容中,展現女性健美運動的力量與美感,見證女子健美歷史的重要時刻。Rachel McLish 亦榮獲歷史上第一位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冠軍。( 圖片來源: 網絡 )健美運動的女性力量健美運動自誕生以來,一直是力量、紀律與體態美學的極致展現。多年來,全球的目光大多聚焦於男性健美選手身上,像是「奧林匹克先生」(Mr. Olympia)這類充滿男性榮譽的賽事。然而,女子健美運動的歷史雖相對年輕,卻同樣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不懈的奮鬥以及不斷演變的標準。在男子奧林匹克先生賽事於 1965年首次亮相的十五年後,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這項頂尖的健美比賽於 1980年正式拉開序幕,為追求極致體態的女性健美運動員提供了一個夢寐以求的舞台。奧林匹克小姐不僅是一場展示肌肉與線條的競賽,它更是女子健美運動發展的縮影,見證了數十年來女性力量的崛起、社會觀念的轉變,以及運動本身的多元化演進。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奧林匹克小姐的輝煌歷程,從其創立的時代背景,到歷屆傳奇冠軍的統治,再到其經歷的規則變革、短暫中斷,以及最終的華麗回歸。

1980年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預賽於幕後私下進行,參賽者在評審團前展示健美成果,體現女性力量與自信,見證女子健美運動的專業評審過程。( 圖片來源: 網絡 )P.S.:“Ms. Olympia” 香港譯: 奧林匹克小姐, 台灣譯: 奧林匹亞小姐“Mr. Olympia” 香港譯: 奧林匹克先生, 台灣譯: 奧林匹亞先生

目錄衝破界限:奧林匹克小姐如何定義女子健美運動的巔峰與演變健美運動的女性力量健美運動的黎明:奧林匹克小姐的誕生輝煌年代:王朝的建立與健美美學的演變轉型與爭霸:分級制與 Iris Kyle 的統治賽事中斷與回歸:新時代的篇章女子健美運動的多元發展後記健美運動的黎明:奧林匹克小姐的誕生美國,1979年,健美傳奇 Arnold Schwarzenegger 坐在健美選手兼未來《花花公子》Playboy 雜誌模特兒 Lisa Lyon 的肩膀上,展現女性健美力量與自信,見證奧林匹克小姐誕生前的歷史時刻。( 圖片來源: 網絡 )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健美運動和力量訓練一直被視為男性專屬的領域。然而,隨著 197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以及女性對於力量和自我塑造的渴望日益增長,這種觀念開始悄然改變。像 Lisa Lyon 這樣的女性先驅,以其驚人的力量和對健美普及的熱情,打破了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甚至能將七屆奧林匹克先生冠軍 Arnold Schwarzenegger 扛在肩上。她們的努力推動了女子健美比賽的發展,為奧林匹克小姐的創立奠定了基礎。1977年,Henry McGhee 在俄亥俄州坎頓市舉辦了第一場純粹以健美規則評判的女子健美比賽「俄亥俄地區女子體格錦標賽」,Gina LaSpina 贏得了該賽事。在這些基礎之上,女子健美運動於 1980年迎來了其黃金時代的開端,喬治·斯奈德(George Snyder)推動了首屆奧林匹克小姐比賽。

影片探討了 Rachel McLish 的職業生涯,她於 1980年成為首屆奧林匹克小姐的冠軍。影片強調 Rachel McLish 的體格與現代女性健美選手大相徑庭,她當時擁有一種更像比基尼選手的「小巧精緻」美感,而非現今常見的「巨無霸」肌肉型身材。影片還提及了她曾與著名業餘健美選手 Matt Mendenhall 約會的軼事,並概述了她在健美界的其他成就,包括在 1982年再次贏得奧林匹亞小姐冠軍,以及與 Corinna “Cory” Everson 的競爭。 ( 影片來源: Nick’s Strength and Power )1980年首屆奧林匹克小姐 Rachel McLish 以優雅姿態展現女性健美的力量與美感,標誌着健美運動新時代的來臨。( 圖片來源: 網絡 )1980年8月30日,歷史性的第一屆奧林匹克小姐比賽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喜來登酒店舉行,Rachel McLish 榮獲冠軍,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奧林匹克小姐。當年年僅 25歲的她,不僅贏得了 10,000美元的獎金和獎盃,更開啟了女子健美的新篇章。然而,與奧林匹克先生(Mr. Olympia)的「王朝式」統治不同,奧林匹克小姐的冠軍頭銜在初期經歷了多次易手。在 1980年至 1983年的四年內,便產生了三位不同的冠軍。Rachel McLish 在 1981年將冠軍讓給了芬蘭的 Ritva Elomaa,但在 1982年又成功奪回了她的第二個冠軍頭銜。緊接著,1983年,Carla Dunlap 繼承了王位,她擁有比前幾屆冠軍更為健碩的體格,標誌著健美運動中「更大即是更好」趨勢的開始。

輝煌年代:王朝的建立與健美美學的演變進入 1980年代中期,奧林匹克小姐比賽的舞台迎來了真正的統治者。

1984年奧林匹克小姐冠亞季軍分別: 左上 Cory Everson,左下 Rachel McLish,右下 Mary Roberts ( 圖片來源: 網絡 )Cory Everson 時代 (1984-1989) 1984年,健美界迎來了一位新星——Cory Everson。她在首次亮相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中,便擊敗了前冠軍 Rachel McLish(第二名)和 Carla Dunlap(第四名),一舉奪冠。Everson 不僅在蒙特利爾加冕,這也是首次在美國境外舉行該賽事。她隨後開啟了長達六年的統治,從 1984年到 1989年連續奪冠,將女子健美運動推向了新的高度,甚至在文化主流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頻繁亮相電視節目和電影。她在 1989年贏得第六個冠軍後,以不敗之身退役,是唯一一位達成此成就的女性。Lenda Murray 時代 (1990-1995) Everson 退役後,1990年代迎來了新的冠軍。Lenda Murray 在她參加的第一屆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中脫穎而出,在大蘋果城紐約奪冠。Murray 展示了比前輩們更為發達的肌肉,她的造型也無與倫比。她隨後連續六年蟬聯冠軍,追平了 Everson 的六次奪冠紀錄。在這段時期,粉絲們期待冠軍能像初期一樣頻繁易手,但 Murray 牢牢地掌控著冠軍頭銜。

Lenda Murray 為八屆 Ms. Olympia 冠軍(1990–1995、2002–2003)。本片記錄了她於 1990年首次奪得 Ms. Olympia 時的個人展示。這是一段具歷史價值的片段,因為該次勝利象徵她開始統治女子健美界。 ( 影片來源: PosingRoom )「女性特質」規則與爭議 (1992) 然而,隨著選手肌肉量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在 Murray 和 Bev Francis 等選手身上顯現出的強大肌肉,國際健美總會(IFBB)試圖「女性化」這項健美運動。1992年,IFBB 引入了「女性特質」規則,其中一條評審準則指出,選手不應「過於龐大」。儘管如此,Lenda Murray 似乎仍符合這些「女性特質」的要求,並成功衛冕。這些規則在1992年之後被重新修訂,保留了美學條款,但也允許比賽作為體格競賽進行評審。Kim Chizevsky 的崛起 (1996-1999) 在 1995年獲得亞軍之後,Kim Chizevsky 在 1996年擊敗了連續六屆冠軍 Lenda Murray,成為新的奧林匹克小姐。儘管 Murray 在 1997年再次挑戰,但 Chizevsky 憑藉其對稱性和定義,成功衛冕。在教練兼丈夫 Chad Nicholls 的幫助下,Chizevsky 又保持了兩年冠軍頭銜,最終在 1999年退役,她總共贏得了四次奧林匹克小姐冠軍。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的奧林匹克小姐比賽曾因財務原因被取消,但在各方努力下最終在美國新澤西州塞考克斯重新安排舉行,這也是 Iris Kyle 首次參賽的年份。

Lenda 與 Kim 的並置對比,濃縮1990年代中後期女子健美由曲線到肌肉密度的審美拉鋸。( 圖片來源: 網絡 )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Lenda Murray Legend (@lendamurraylegend)

在 1997年 Ms. Olympia 第二度屈居 Kim Chizevsky 之後,Lenda Murray 宣布退役。五年後她復出,以嶄新而驚艷的體態重新奪回 Ms. Olympia 冠軍,成就她第七座冠軍頭銜。( 資料來源: IG@lendamurraylegend )轉型與爭霸:分級制與 Iris Kyle 的統治進入 2000年代,奧林匹克小姐比賽經歷了更多顯著的變化,塑造了現代女子健美運動的格局。

這段訪談介紹了 2000年奧林匹克小姐重量級冠軍瓦倫蒂娜·切皮加(Valentina Chepiga)的健美生涯,主持人瑪麗蓮娜·波帕(Marlena Popa)分享了她個人的啟發,並引導瓦倫蒂娜講述了她從烏克蘭(當時仍屬蘇聯)開始的健美旅程。瓦倫蒂娜詳述了健美運動在蘇聯時期曾是非法的,以及她如何克服自身對身材的不自信,並在一位教練的發掘下迅速嶄露頭角,最終移居美國並贏得了她的奧林匹克冠軍頭銜,即便她在過程中遭遇了經濟困難和非預期的體重級別變動。她強調了永不放棄、相信自己以及追求內心夢想的重要性,並解釋了她退休的決定是為了讓觀眾記住她巔峰時期的風采。 ( 影片來源: Wings of Strength )2000年的變革:重輕量級與「奧林匹克週末」 2000年,IFBB 引入了幾項重大變革。首先,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不再是獨立賽事,而是首次與「奧林匹克週末」(Olympia Weekend) 在拉斯維加斯同期舉行,並在男子賽事的前一天進行。其次,比賽引入了重輕量級別:135磅(約 61公斤)以下為輕量級,135磅以上為重量級。這也是唯一一次沒有總體冠軍的年份, Valentina Chepiga 贏得重量級冠軍,Andrulla Blanchette 贏得輕量級冠軍。此外,還引入了新的評審指南,強調健康的形象、臉部、妝容和膚色,並明確指出「對稱性、展示、分離度和肌肉量,但不要走向極端!」。Lenda Murray 的復出與 Iris Kyle 的崛起 (2001-2004) 2001年,比賽仍維持兩個分級,但增加了分級冠軍對決以決定總體冠軍的環節。輕量級冠軍 Juliette Bergmann 擊敗重量級冠軍 Iris Kyle,贏得了總體冠軍。在闊別賽場五年後,Lenda Murray 於 2002年重返健美比賽舞台。她擊敗了重量級的 Iris Kyle 和輕量級的 Juliette Bergmann,贏得了她的第七個冠軍頭銜。2003年,Murray 再次奪冠,贏得了她的第八個冠軍,與 Lee Haney 共同成為當時唯一一位八屆奧林匹克先生/小姐冠軍得主。然而,這場健美史上最偉大的對決之一在 2004年以 Iris Kyle 擊敗 Lenda Murray 告終,Kyle 贏得了重量級冠軍和總體冠軍。Murray 在 2004年之後從競技健美界退役。

影片比較了兩位頂尖女性健美選手,茱麗葉·伯格曼(Juliette Bergmann)和 愛瑞絲·凱爾(Iris Kyle)在 2003年奧林匹克小姐大賽中的表現。旁白仔細分析了她們的體格,重點指出 Iris Kyle 在體型和整體肌肉分離度方面佔據優勢,儘管 Juliette Bergmann 以其出色的 V字型身形和小腰圍而聞名。儘管影片承認茱麗葉·伯格曼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冠軍,但它最終將愛瑞絲·凱爾譽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性健美選手,強調她的卓越背部發展和整體狀態。( 影片來源: Marx Max Muscle )2005年規則再變:「20%減肌」與單一組別 在實施雙分級制五年後,奧林匹克小姐於 2005年回歸單一組別競爭。在此之前,IFBB 在 2004年12月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引入了所謂的「20%規則」,要求女子健美運動員「減少20%的肌肉量」,以追求「美學和健康原因」。這項指令在健美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儘管 Iris Kyle 是衛冕冠軍熱門,但兩次獲得第三名的 Yaxeni Oriquen-Garcia 以其巔峰狀態擊敗了 Iris Kyle,首次奪得冠軍。當時 Iris Kyle 為了遵守「20%規則」減重至155磅(約70公斤),而 Yaxeni 則以173磅(約78公斤)的體重參賽並獲勝,這引發了一些關於評審標準和健美運動方向的爭議。

影片主要捕捉了 2005年奧林匹克小姐(Ms. Olympia)比賽中,Yaxeni 所進行的健美姿勢展示環節。旁白引導她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例如「雙二頭肌」、「背闊肌」和「腹肌」等,展示了健美比賽對身體各部位肌肉呈現的嚴格要求。影片結尾則宣布了該年度比賽的獲勝者,Iris Kyle 獲得第二名,而 Yaxeni 則榮獲 2005年奧林匹克小姐的冠軍。( 影片來源: FBB Legends )Iris Kyle 的傳奇統治 (2006-2014) 然而,Yaxeni Oriquen-Garcia 的冠軍之路短暫。Iris Kyle 在 2006年捲土重來,贏得了她的第二個奧林匹克小姐頭銜,並開啟了健美史上最輝煌的統治時期。她連續九年奪冠,從 2006年到 2014年,創造了健美界連續奪冠次數最多的紀錄。在 2012年,她贏得了第八個總體冠軍,追平了 Lenda Murray 的紀錄。2013年,她以第九個總體冠軍超越 Lenda Murray,成為奧林匹克賽事(不論男女任何組別)中獲勝次數最多的選手。在 2014年,Iris Kyle 再次鞏固了她的傳奇地位,贏得了第十個奧林匹克小姐總體冠軍,並以連續九次奪冠的紀錄,超越了 Lee Haney 和 Ronnie Coleman 的八次連續奪冠紀錄。她在贏得冠軍後當場宣布退役,為其輝煌的職業生涯畫上了句號。

Iris Kyle 於 2014年第十次勇奪奧林匹克小姐冠軍,成為健美史上最具統治力的女性選手,見證分級制改革下的新世代。( 圖片來源: 網絡 )賽事中斷與回歸:新時代的篇章Iris Kyle 退役後,IFBB Pro League 於2014年宣布奧林匹克小姐比賽將於 2015年取消。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粉絲興趣減弱和門票銷售下降,以及運動員參與人數減少。這使得女子健美界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沒有了最高的競技舞台。在此期間,Wings of Strength 創立了 Rising Phoenix 世界錦標賽,成為事實上取代奧林匹克小姐的頂級女子健美賽事,從 2015年到 2019年為女性健美運動員提供了一個競爭的平台。2020年奧林匹克小姐回歸 經過五年的中斷,奧林匹克小姐比賽在 2019年9月14日的奧林匹克健身與表演週末上宣布將於 2020年回歸。這主要歸功於推廣人 Jake Wood 的努力,他同時也是 Rising Phoenix 比賽的創始人,並於 2020年收購了 Joe Weider’s Olympia Fitness & Performance Weekend 的所有權。儘管 2020年全球面臨 COVID-19 疫情的挑戰,奧林匹克賽事在多次調整後,最終於12月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這次回歸,標誌著女子健美運動新篇章的開啟。Andrea Shaw 的統治 (2020-至今) 在 2020年復辦的奧林匹克小姐比賽中,Andrea Shaw 脫穎而出,擊敗了 Rising Phoenix 世界冠軍 Helle Trevino 和 Margie Martin,加冕為新的奧林匹克小姐。她隨後開啟了自己的統治時代,從 2020年到 2024年連續五次衛冕,成為新一代的傳奇冠軍,將女子健美運動的火炬繼續傳遞下去。她連續五次奪冠的紀錄,使其成為繼 Iris Kyle、Cory Everson 和 Lenda Murray 之後,又一位開啟統治時代的冠軍。

Andrea Shaw 於 2020年復辦的奧林匹克小姐賽事中加冕冠軍,隨後連續五年衛冕,開創屬於自己的新時代,成為女子健美界的傳奇代表。( 圖片來源: 網絡 )女子健美運動的多元發展從 Rachel McLish 的優雅線條,到 Iris Kyle 的極致肌肉,再到 Andrea Shaw 的現代美學,奧林匹克小姐見證了女子健美運動的多元發展與世代變遷,展現女性力量與美麗的新定義。

( 圖片來源: 網絡 )除了核心的奧林匹克小姐女子健美組別外,奧林匹克週末還增加了多個其他女性組別的項目,以滿足不同體態美學的追求,這也反映了健美運動的多元化發展。這些組別包括:比基尼(Bikini)、形體(Figure)、健身(Fitness)、健體(Women’s Physique)以及 2021年首次亮相的康體(Wellness)。在 2020年的奧林匹克賽事中,這五個女性組別的冠軍總共贏得了 240,000美元的獎金,顯示了女子健美比賽的日益壯大。健美運動和健美比賽不僅僅是肌肉的堆疊,更是一種對自我極限的挑戰,對身體美學的探索。從 Rachel McLish 時代的柔和線條,到 Iris Kyle 的極致肌肉發展,再到 Andrea Shaw 的當代美學,奧林匹克小姐的歷史就是一部女子健美不斷演進的史詩。它展示了女性如何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衝破界限,定義屬於自己的力量與美麗。

後記奧林匹克小姐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挑戰、變革與輝煌的篇章。從 1980年首次舉辦至今,這項頂尖的健美比賽不僅為女性健美運動員提供了一個展示其非凡體格和毅力的平台,也反映了社會對女性力量和身體美學觀念的持續演變。從 Rachel McLish 的開創先河,到 Cory Everson 和 Lenda Murray 的早期王朝,再到 Iris Kyle 無人能及的十年統治,以及 Andrea Shaw 正在書寫的新篇章,每一位奧林匹克小姐都代表著女子健美運動的一個時代精神。這個舞台不僅頌揚了肌肉的堅韌與線條的優雅,更象徵著女性在追求自我實現道路上的堅不可摧的精神。未來,奧林匹克小姐無疑將繼續引領女子健美運動的發展,激勵更多女性追逐健康、力量與自信。


Top